现代经济信息
    主页 > 期刊导读 >

《现代服务业规划的理论与实践》述评

服务业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显著特征,是衡量经济发展现代化、国际化、高端化的重要标志。2013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首次超过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三次产业中占比最高的产业,2015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50.5%,已占据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这标志着我国正在步入服务经济时代,服务业已成为“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新动力。但随着经济发展竞争的日趋激烈,服务业发展的同质化竞争日益明显,资源要素约束、体制机制障碍等深层次矛盾也开始显现,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对区域服务业发展进行科学规划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对服务业发展进行科学规划就成为一个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然而多年来,我国区域发展规划主要集中在土地规划、城市规划和城乡一体化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农业工业规划以及旅游业规划等方面,专门对服务业发展进行规划的地区还较少,服务业发展规划方面的研究成果也不多见。 2015年5月,由丁正山、卢晓旭、尚正永所著的《现代服务业规划的理论与实践》一书由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共37.4万字,其出版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现代服务业规划研究的缺失。该书以多项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实践为基础,构建了一个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理论框架,该书重点内容包括: (1)服务业概念梳理和理论研究。该书结合服务业的一般特征和区域发展实际,界定了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基本概念;并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1)的基础上,借鉴北京市现代型(新兴)服务业界定的成果,对现代服务业进行了详尽的分类表述;同时,参考其他研究成果中服务业发展水平测量指标,构建了区域服务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这些理论研究成果对服务业的水平测量、发展目标制定有基础性作用。 (2)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体系构建。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操作部分在充分考虑国际国内及区域经济发展态势的前提下,对区域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资源环境、经济基础、社会文化、政策法规等区位因素进行分析,对国内外同类地区服务业发展思路和成果进行借鉴,再以发展目标为指引,再对一定时期内区域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产业体系、产业结构、产业链群、空间布局、实施方案、保障措施等做出科学安排(规划)。书稿内容以理论阐述为基础,以规划实践为案例,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指导性。 (3)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方法梳理。该书运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现代服务业进行分类和评价;运用规模分析、结构分析、效益分析等方法分析现代服务业的现状;运用指标评价等方法分析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条件;运用实证分析法从中小尺度(城镇)视角研究现代服务业科学规划的意义、服务业发展阶段的划分和服务业发展水平评价。在服务业研究领域展现了人文地理的多种研究方法。 服务业发展规划的问题实际就是区域服务业发展现状测评、服务业区位因素分析和区位选择、服务业发展目标制定和发展路径决策的问题。该书从这一思路出发,为基于服务业区位因素分析的服务业发展规划和空间布局提供了理论依据、研究方法和实践案例。2016年将修订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地理2模块中,提出了“结合具体案例,分析现代服务业的区位因素”的内容标准,这是在课标修订中首次增加的内容,间接反映了现代服务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在提高,在地理教育中的核心素养培养价值也将体现。地理教育者需要深入了解服务业,挖掘其地理教育价值。为此推荐此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