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自媒体环境看高校舆论阵地的重要性
网络是大学生喜爱的亚文化承载地,自媒体是大学生接触最频繁、获取碎片化信息最快捷的通道,然而,自媒体发布的各种信息真假混杂,不免让人难辨是非,迷失方向。所以,网络舆论阵地一直是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争之地,建立高校舆论阵地也成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板块。
一、现今自媒体的生存情况
(一)自媒体的兴起和弊端
自媒体是指普通大众通过网络等途径向外发布他们本身的事实和新闻的传播方式,是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传播者,以现代化、电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单个人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的新媒体的总称[1]。网络上的所统称的“大V”“网红”“UP主”等ID身份都可称之为自媒体账号。由于自媒体发展迅速,行业性规范也还在摸索之中,其本身“低门槛”的要求使得自媒体在信息传播领域存在着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可信度低的弊端,因而更容易发生网络舆论风险,甚至由于受众被误导而演变成群体性事件。在五花八门的信息大流中,不同思想潮流、不同兴趣爱好的碰撞和冲击成为必然趋势,对于大学生思想层面的实际影响力不容小觑。
(二)网络营销号滋生、泛滥
营销号是自媒体的一种表现形式,但一些恶意营销号为博取眼球不惜对新闻资讯或娱乐圈消息加工、捏造,制造了大量不实信息,更有甚者通过购买网络账号和水军来转移网民的注意力,达到其扰乱网络生态环境、煽动网民情绪、误导舆论方向的不良目的。由于“后真相时代”和此类恶意营销号的存在,带动了网络上的不良风气,激化网民矛盾,挑拨网民立场,对“三观”不健全的青少年和缺乏社会经验的大学生都有着恶劣的影响。2020年3月1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并实施了《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规定明确说明,网络信息内容生产者应当遵守法律法规,防范和抵制制作、复制、发布含有“使用夸张标题,内容与标题严重不符”和“炒作绯闻、丑闻、劣迹”等不良信息等[2],然而,就目前的状况来看,规制营销号、改善网络生态环境依然任重道远。
(三)自媒体环境对高校舆论阵地的影响
自媒体运营模式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有着明显的积极作用,打破了常规“讲台教育”的传授方式,更具创新新的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和共享,扩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加速了教育资源的流通和传播。
另一方面,自媒体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主流舆论阵地产生了冲击。自媒体的存在,让信息的传播渠道不再局限于传统主流媒体,很多公众号、大V、知名人士都成为了信息传递者、思想引导者,但其中不乏造谣者和误导者。自媒体环境下多元话语体系的存在及相互不一致现象,扰乱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体系,大学生在网上冲浪时易被错误的思想带着跑,接着又将错误思想进行二次加工在实际生活中散播开来,教师的教育、引导作用无形中被削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权威受到质疑,这些都严重危害到高校舆论阵地的信息安全[3]。
二、建立高校舆论阵地的意义所在
(一)把握大学生思想动态
网络是大学生现实生活之外的另一个思想空间,朋友圈、QQ空间、微博、抖音等都是他们最常使用发表个人观点和生活动态的APP软件。青年大学生喜欢接触新鲜事物、对新事物敏感度高、接受快,如果辨别能力不足就容易因为自媒体的误导,在思想上偏离主流导向。高校舆论阵地就像一张“网”,通过这些网络软件将这张“网”串联起来,可以反映出学生当下最关注的实时热点和他们对于热点的实际反应与看法,从而把握学生思想动态,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采用个性化的沟通方式,以便在学生思想“走偏”时给予及时的纠正与引导。
(二)形成师生间自由、平等交流的平台
大学生作为已成年的个体人,有着独立的思考能力,也因为缺乏社会经历而欠缺辨别能力,反而更容易“钻牛角尖”。高校舆论阵地为师生间的平等对话搭建桥梁,通过“桥梁”可以拉近师生关系,促进师生间自由沟通交流,加强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督促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三)传递主流价值观
当前,社会正处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成长环境极为重要。高校舆论阵地为大学生“三观”塑造、主流价值观的传递搭建起牢固通道。通过高校舆论阵地,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提升人文素养和公民道德修养,可以给予大学生身心稳定发展的空间,避免大学生因过分追求潮流和因不当言论的侵蚀而出现民族文化接收匮乏、主流文化认同感降低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