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经济信息
    主页 > 期刊导读 >

东方神韵的现代表达竹笛协奏曲中国随想曲东方

《中国随想曲No.1——东方印象》是当代作曲家王建民于2011创作的大型竹笛协奏曲。乐曲主要以江南一带的民间音乐为基调,融合多种东方民族的传统音乐特色,结合西方现代作曲技法,集竹笛各种高难度技巧为一体,问世以来,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是一部很优秀的竹笛现代作品,具有较高的音乐研究价值。

一、作品的东方意蕴及其表达

王建民把曲名定为《中国随想曲NO.1——东方印象》,便已经清楚体现了创作风格定位——中国风格,即是东方风格。中国是东方古国,也是东方音乐风格生成的最主要区域和重要代表。从世界文化的角度来看,东方是一个与西方相对的概念,它们的区别不仅是地理方位上的,更在于各自形成了不同的哲学思维体系、文化审美与表达形式。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大国,文化版图极为丰富复杂,除了以汉族为代表的主体风格,还有绚丽多姿的少数民族音乐,共同构筑了中国的“东方印象”概念。中国近代著名的音乐学者王光祈运用文化价值相对主义的理论,把世界音乐按照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的不同分为了三大乐系——中国乐系、欧洲乐系和波斯-阿拉伯乐系。①王光祈:著《王光祈音乐论文选集》上册第2页,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0年。而在我国,三大乐系都存在,其中中国乐系和波斯-阿拉伯乐系是区别于西方音乐审美的,最具有东方趣味。我国汉族及大部分少数民族以及周边的日本朝鲜等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国家主要采用中国乐系,即多运用无半音的五声音阶、多散节拍、单声织体,大量运用富有韵味的音腔;西亚各国以及居住在我国境内的维吾尔、塔吉克等民族的音乐则主要属于波斯-阿拉伯乐系,音律复杂、音阶调式多样,旋律细密缠绕,非常细腻华丽。②周青青:著《中国民间音乐概论》第9页,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年,第9页版。

王建民充分运用这些东方乐系元素和特征充分表达出浓郁的东方气质和中国民族风格,体现出东方各民族音乐的融合之美,具体如下:

(一)东方音阶

音阶是一种人工形成的乐音组合,非常能体现民族音乐的审美与特点,世界各国存在多种多样的音阶,早在1885年,英国民族音乐学家艾利斯就发现了这一点,并在《论诸民族的音阶》一文中进行了深入阐释,他认为“音阶并非只有一种,也并非自然形成,或者是根据乐音法则必然形成,而是非常多样的,人工化的和随意的”。③杜亚雄:《民族音乐学概论》,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2年,第12页。王建民抓住了民族音阶的风格特质,在乐曲中运用了来自中国的无半音五声音阶、日本的带半音五声音阶和富含丰富变化音的西域音阶等几种不同的东方民族音阶。

无半音五声音阶是东亚大多数民族音乐的特色,它色调清丽、恬淡,带有空灵清秀的气质,这首竹笛协奏曲的主要部分运用的都是这种音阶,旋律由此而极富中国传统韵味。

带半音的五声音阶是日本民族音乐的特色,如都节音阶和去四七级小调式音阶,在我国的西北、西南、华南的一些区域也会使用(民间称之为“苦音”“软线”等),多半用以渲染凄迷、伤感、哀婉的色彩与情绪。日本人尤其爱用,可以体现出其传统审美的悲剧倾向,带有孤寂、感叹的意味。④于长敏:著《菊与刀:解密日本人》第58页,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9年,第58页。例如作品的引子部分,宫音为G,#fa音连续使用,这个音是调式的第七级音,在东方音阶调式中,这会使得偏音色彩极度浓烈,带有明显的日本音阶特征,显得比较孤寂哀怨。

西域音阶主要被西亚各民族广泛使用,它的形成基于复杂的音律体系,当地人喜欢把一个八度音程分为二十几个甚至四十几个等分,而且还不是平均律,游离于半音之间的小音符(西方人称之为“微分音”)是西域音阶构成的重要部分,也是体现其独特韵律的地方。⑤观点见安平编著:《世界民族音乐》第87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5月版,第87页。王建民在此曲的连接段(26~33小节)中就大量使用了各种变化音,使其具有西域民族音乐的特点,对于演奏家来说,要掌握这一音阶韵味并吹准这些乐音是极富技术挑战的。

(二)东方旋律

旋律是各民族音乐中最具有表现力的部分,每一个民族都在长期发展中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旋律语汇。王建民在这部作品中主要运用了来自中国江南的传统音乐体裁——苏州弹词、江南丝竹和昆曲的旋律,作为一个江苏人,他还是表现出了对故乡音调的偏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