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目标四个引领——访湖南湘江新区经济发展
人民网长沙9月23日电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湖南湘江新区“十年树标杆”的奋斗之年。湖南湘江新区在“十三五”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上,如何奋力实现“十四五”时期的进一步高质量发展? 近日,湖南湘江新区经济发展局局长贺树云给出了答案。
五年蝶变,各项经济指标全省领跑
2015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这一年,湖南湘江新区成功获批国家级新区,长沙大河西迈入了新的发展纪元。五年蝶变,贺树云娓娓道来一组数据:2019年,湖南湘江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67.96亿元,增长9.1%,在国家级新区中排名第七,近五年年均增长10.7%;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3.5%,一般公共预算年均增长11.9%,各项经济指标实现全省领跑。
五年树形象,智能汽车、岳麓峰会是众人眼中新区靓丽的代表词眼。在近日举办的2020“数字新经济 云开看未来”岳麓峰会上,大家聚焦于人工智能技术、信息通信技术、物联网技术的攻关突破,为经济寻求新的增长点。今年8月31日,新开通的G5517长益北线成为我国首条支持车路协同自动驾驶的智慧高速;今年4月,Apollo Robotaxi在长沙全面开放试乘运营,成为国内首个向公众开放的Robotaxi服务,市民只要点一点手机,一台自动驾驶的出租车就能载你抵达目的地。新区以前瞻的眼光抢抓“新基建”风口,把落地作为主攻方向,构建起应用场景,借力5G、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建立一个有利于智能汽车产业发展的能量场,“智能驾驶第一城”的梦想正逐步变成现实。
产业兴,则城市兴,从岳麓山下到梅溪湖畔,从湘江西岸到洋湖之滨,以智能汽车与人工智能、健康医疗、现代金融、文化旅游、高技术服务业(含总部经济)为代表的“2 3”特色产业链建设发展正高歌猛进,演绎着高质量发展的优美旋律。
双创是高质量发展的原生动力,作为国家首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湖南湘江新区打造了政产学研金的新模式。贺树云提到,在岳麓山大科城,张尧学、桂卫华等7位院士领衔的科技成果实现就地转化,树图区块链等近4000家集聚科创企业于此,“最美大学城、领先科技城、一流创业城”初现雏形。2019年,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4.6%,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达4.85%,高新技术企业1745家,占全市的58.2%,全省的27.8%。目前新区共有的上市(挂牌)企业36家,拥有省级以上创新平台400多个。
五年蝶变,新区城乡面貌一新。从城郊默默无闻的葡萄园到产城融合样本,从灰头土脸的坪塘老工业基地蝶变为欢乐圣地,搭乘新区高速发展快车道,梅溪湖和大王山成为冉冉升起的国际新城和文旅圣地。洋湖畔,总部经济建设如火如荼;湘江之滨,一座区域性金融中心正在崛起……新区五年建成区面积拓展至186.03平方公里,城镇化率提升至92.48%。
打造“智造、创新、内需、区域”引领高地
作为承担国家重大战略使命的经济功能区,要在高质量发展的历史大潮中彰显新作为,就要坚定依靠产业引领和创新驱动,高位布局。“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也是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的重要机遇期。“十四五”时期是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的第二个五年,贺树云表示,我们对新区“十四五”规划的思路建议可概括为“一个目标四个引领”,紧盯十年树标杆的目标,突出智造引领、创新引领、内需引领和区域引领。
“下一个五年,我们想让智能制造及智能网联汽车和科技创新成为新区最鲜明的标识、最核心的产业、最闪亮的品牌。”贺树云说道,新区将围绕“三智一芯”,着力打造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突出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突出智造赋能,着力打造世界级智能制造基地。目前,中联智慧产业园、华为软硬件产业、格力智能装备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已经落户新区,为新区培育壮大智能机械、智能装备、智能终端等千亿级产业、打造世界级智能制造基地打下了坚实基础;腾讯云智慧总部、智能网联运控平台、智能汽车检测总部、开放道路智慧化改造、人工智能科技城等重大项目,也将助力新区打造引领全国的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和产业化高地。
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灵魂,在“十四五”规划中,新区将突出创新赋能,全力打造以岳麓山大科城为核心、湘江西岸创新走廊,让新动能和新经济在新区高效转化、蓬勃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