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经济信息
    主页 > 综合新闻 >

贵阳经开区加快对外开放助力建设内陆开放型经

今年以来,贵阳经开区按照市委、市政府全力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提升贵阳贵安枢纽辐射能力的要求,加快借船出海,紧抓“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等重大机遇,聚焦“大制造、大开放、大服务”,主动融入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先行区、贵阳东部产业新区、“三区一带”建设大局,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经开区外贸企业詹阳重工生产车间

抢抓机遇:全面夯实开放基础

今年,贵阳经开区启动《贵阳经开区开放型经济发展规划(2020——2025)》的研究及编制工作,着重从构筑区域合作新格局、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体系、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构建开放型现代化产业体系、营造开放型经济营商环境等五大方面进行谋篇布局,明确经开区今后五年开展对外开放工作的重点和路径。目前,《规划》已进行多次修改,逐步完善。

《规划》是贵阳经开区加快实施高水平对外开放出台的又一个顶层设计。贵阳经开区是全省“1+8”国家级开放创新平台和贵阳市“四轮驱动”的重要一极。去年,该区实际直接利用外资和外贸进出口均实现同比增长。在第五届“一带一路”园区建设国际合作峰会上,小孟工业园成功入选2019年度中国最具成长力产业园区。

步入新时代,机遇与挑战并存,实施高水平对外开放,既要高瞻远瞩,又要系统谋划,脚踏实地。为此,贵阳经开区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先后出台《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行动计划》《关于促进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开放型经济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明确对外开放发展目标、实施路径、保障措施,全面、系统地推进对外开放。

为了推动对外开放,贵阳经开区还成立了经开区党工委对外开放委员会。有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贵阳经开区突出“双向开放”。扩大对内开放,把握党中央提出京津冀、粤港澳、长三角、成渝地区为核心的菱形地理空间区域协同发展重大战略布局,加快承接产业转移,推动产业跨区共链与互补;加强对外开放,聚焦“一带一路”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抓住各类政策机遇,发挥好口岸资源优势,探索现代化通道经济与枢纽经济联动发展新方式,以大通道引领经开区大开放。

通过系列举措,经开区“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步伐不断加快。截至目前,经开区共有外资企业16家,涉及信息技术咨询、汽车零部件、机电产品、生物医药的制造和批发零售等行业;有外贸企业101家,涉及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医疗器械等领域。今年以来,该区共为贵州航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28家企业办理对外贸易经营权和变更备案事项。

借船出海:积极推进对外开放

“面对疫情,我们及时调整业务目标,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将疫情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目前,我们在肯尼亚的目标任务已超出了预期。”贵州詹阳动力重工有限公司肯尼亚分公司总经理张俊说,公司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成绩,得益于前期打下的基础。

贵州詹阳动力重工有限公司是经开区、乃至贵州第一家在海外设立分公司的企业。2018年,公司在肯尼亚正式成立分公司,2019年开始拓展业务。分公司成立以来,着力于为当地客户提供优质的工程机械设备及售后服务,赢得当地客户一致好评。目前,公司以肯尼亚为核心的销售网络已覆盖东非五国。

不仅如此,詹阳重工在肯尼亚的分公司还成为贵州和其他省份产品“出海”的“桥头堡”。今年上半年,詹阳重工与贵州轮胎达成合作协议,8月份开始业务合作,目前,贵州轮胎的第一批货物已到达肯尼亚。厦门、烟台等地也有企业通过詹阳重工肯尼亚分公司,实现了产品出口。

“我们积极对接当地服务需求,为贵州相关单位和当地的合作牵线搭桥,充分发挥我们平台‘桥头堡’的作用。”张俊介绍,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各级政府部门积极扶持,为企业“出海”提供了大量帮助。

在今年的云上筑交会上,经开区组织了区内40家企业参展,参展商品达140余种。组织143家境内外采购商参加线上采购,致远利信、醉苗乡等企业均收获了订单,并在活动期间成功签约一个项目。

接下来,贵阳经开区将借助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对外开放窗口,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积极参与境外经贸合作,加大与发达国家和先进地区的精准对接,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带动企业“走出去”。加强企业联动,搭建对外国际贸易平台。依托本地企业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战略布局和营销网点,促使企业“抱团发展”,不断形成品牌优势和销售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