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经济信息
    主页 > 综合新闻 >

如何构建节约型现代经济体系? 专家建议“节流

华夏时报()记者张智 北京报道

当前,外部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加,我国提出以内循环为主的双循环战略,以应对风险,保障经济发展。

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经济学院、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热点问题研讨会上,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CMF联席主席、中诚信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毛振华表示,内循环是一个底线思维。

当前,在疫情冲击下,很多国家都会产生一些收敛政策,国家间的交流明显减少。但中国和美国的大国博弈却有着加剧的倾向。

在外部不确定、不稳定的情况下,通过外部交易获取和技术面临的难度和成本都有可能上扬。

“有些领域,比如在技术和军工这些领域,我们要立军令状解决一些技术攻关问题,这是最底线的问题。”毛振华说。

在他看来,我们要用更高的战略性思维来看待这个问题。由于资源的配置是一种资源交易,需要成本,因此,构建节约型经济发展模式意义重大。

坚持节约型经济发展

我国的资源禀赋及经济发展模式决定了我国必须走节约型发展之路。

虽然我国地大物博,但也是人口大国,按人均算资源并不多,比如,耕地资源和土地资源人均比较少,水资源短缺,矿产资源更加短缺。人均自然资源严重不足,意味着我国更需要节约型发展。要解决我国在高资源消耗,特别是在依赖进口资源消耗上下工夫,这是一个长期的问题。

“社会阶段的浪费,现在从粮食收获到消费环节都有浪费,有些是因为技术不足,有些是消费观念的问题。”毛振华说。比如,中国餐饮浪费的量相当于4000万左右人口的口粮。

同时,生产资料的浪费也是非常惊人的。我国工业品单位能耗比较大,并且循环利用水平比较低。特别是燃料能源发展占比和全世界发达经济体相比有非常大的差距。比如钢铁,我们把矿石运进来,再把它简单地生产成钢铁出口,这样形成的消耗和污染都留在中国;但如果出现短缺和铁矿石的供给问题,我国的供给结构就会发生改变。

毛振华强调,节约型经济发展要“节流”和“开源”并重。首先解决节流的问题,实现合理消费、适度消费,建立节约资源的法律法规,完善资源节约的标准,要对过度消费进行惩罚,这样有利于推动合理消费,这是节约资源非常重要的一种手段。

在他看来,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在特定产业领域里还要有产业政策,要把开源和节流结合在一起,要把培育新产业、以产业结构调整降低资源消耗结合在一起。比如原油紧张,发展了资源替代型的新能源,新能源领域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现在新能源的发展成本和传统的化石能源成本差不多。另外,应该用科技进步降低资源消耗,比如煤制气、煤制油转化为新能源,通过科技进步把成本降下来对于补短板很有助益。

因此,要考虑建立一个适应节约型经济发展模式的长效机制,要把当前短期的特定环境下的底线思维和中长期的经济发展模式结合在一起,处理好促消费与构建节约型经济发展模式的关系,扩大内需促消费并不是浪费。

“加快对相关产业的研究,特别是对产业的支持力度,对节能型的产业要重点支持。比如,政府要带头使用节能建筑、节能电器;要构建节约资源的社会氛围;要把政府的减税政策、产业政策等结合在一起,使得我们节约型经济发展模式能够得到广泛认可,并且能够行之有效去推动。”毛振华表示。

构建新发展格局

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经济学家张燕生看来,下一步要确立基于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建设的国内循环,这是双底线思维。

在当前国际环境和国内条件变化下,共识就是下一步的中国发展要胸怀中华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个大局,做好自己的事情。

在这种情况下,建设节约型社会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构建安全与发展、开放与自主、政府与市场、节约与浪费的双循环的基于节约的新的发展格局。

在他看来,节约型经济、节约型社会关键在于,要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怎样能够提升供给需求、投入产出、分配和宏观经济循环的效率,能够基于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提高综合效率,推动我们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其核心问题就是讲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涉及到下一步的动能转换、结构转换和模式转换,应当是把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放在一个更重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