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经济信息
    主页 > 综合新闻 >

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

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

作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全面提高我国基础教育质量与水平”课题组 佘宇

教育信息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形成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其中,作为提高国民信息素养的基石,基础教育信息化更是成为教育信息化的重中之重。从现实情况来看,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仍然面临诸多的困难和挑战,特别是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教育信息化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还很不均衡。对此,本报告认为,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必须首先尊重均衡和公平,对薄弱地区采取倾斜性的政策;必须统筹硬件设施、软件资源和人员队伍三方面建设;必须立足国情,以适宜标准、应用驱动为原则;必须把基础教育信息化纳入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局考虑。

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明确了教育信息化在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中的地位,提出 “重点加强农村学校信息基础建设,缩小城乡数字化差距……继续推进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使农村和边远地区师生能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任务要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提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更是为我国教育信息化未来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

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教育信息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形成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实施了一系列重大工程和政策措施,为教育信息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面向全国的教育信息基础设施体系初步形成,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各级各类学校已不同程度地建设校园网并以多种方式接入互联网,信息终端正逐步进入农村学校;数字教育资源不断丰富,信息化教学的应用不断拓展和深入;教育管理信息化初见成效;网络远程教育稳步发展,为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资料显示,目前,全国与公共网络互联互通、“天地合一”的教育信息骨干网络基本形成,全国中小学实现网络接入的比例已由2011年的不足25%上升到58%,其中1OM以上宽带接入学校的比例已达35%;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平均生机比已由2008年的19:1提高到2012年的11:1;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已建设多媒体教室160多万间,占教室总数的41%,50%以上的学校已实现至少拥有一间多媒体教室,学校网络条件下教学环境逐步改善。

可以说,随着国家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不断加强,基础教育信息化得到快速发展,对于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创新教育模式的支撑和带动作用已经初步显现。但是,基础教育信息化在推进过程中也存在失衡问题。例如,经济条件好、交通方便、信息化基础较好的地区,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往往更为便利,更容易成为基础教育信息化的优势群体;而中西部欠发达、信息化基础较为薄弱的地区,通常整体落后于教育信息化的步伐,实际上却成了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弱势群体。因此,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仍然面临诸多的困难和挑战。特别是在现实中,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仍存在较大差距,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还很不均衡。

首先,从建网学校比例来看:义务教育阶段建网学校比例的城乡差距逐年扩大,小学从2001年的9.74个百分点扩大到2010年的52.11个百分点,初中从2003年的23.20个百分点扩大到2010年的28.94个百分点;普通高中建网学校比例的地区、省际差距依然较大,2011年东部地区建网学校比例达到89.0%,西部则为69.2%,西藏、新疆、云南3省区更是低于60%。其次,从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来看:义务教育阶段城市学校计算机条件明显好于农村学校;小学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的东部与中西部差距逐年拉大,东中比从 2003年的1.90:1扩大到2010年的2.63:1,东西比从2003年的2.02:1扩大到2009年的2.55:1;普通高中每百名学生拥有教学用计算机台数的地区、省际差距明显,2011年东部地区为14.5台,中部地区为 8.5台,西部地区为9.2台,相较于北京、上海超过40台,河南、贵州、湖北、西藏4省份不足8台。此外,普通高中每百名学生拥有多媒体教室座位数的地区差距也较大,2011年东部地区为53.6个,中部地区为24.2个,西部地区为29.6个,西藏、河南、黑龙江、贵州、吉林、四川6省份不足2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