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驻京办组织召开“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
3月14日,贵州省驻京办联合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通过线上会议的形式召开“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主题研讨会,邀请国家高端智库专家、煤化工企业高管等嘉宾就行业发展趋势、地方先进经验、产业政策选择等进行研讨,为推进我省煤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线上会议气氛热烈,专家观点精彩纷呈。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吴萨表示,新国发2号文件提出,支持贵州建设全国重要的资源精深加工基地、新型能源基地等。煤磷铝等是贵州优势资源,也正是贵州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贵州要抓住这次重大机遇,率先破除“双碳”简单等同于能耗“双控”的思想,在技术的先进性上下文章,通过积极引进“高效率、低能耗、低排放”的技术,实现同样能源消耗总量下能效提升能耗减少排放减少,推进贵州煤炭高效清洁利用,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走出一条能源高效利用推动经济发展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贵州煤化工产业应该围绕‘对标、创新、协同、升级、开放'五个关键词来推动发展。”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党委常委、副秘书长、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国际产能合作企业联盟秘书长庞广廉建议,贵州煤化工产业发展要对标双碳目标,重点打造煤基特种燃料、煤基可降解材料、煤基碳素材料、煤基储能材料及电解液、电子化学品等化工新材料产业链,形成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优势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竞争优势;要不断创新,煤炭资源的清洁化转化利用技术要站在时代的最前列;要在多个园区之间、产业链之间、能源、公用工程配套方面做好协同布局;要积极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积极淘汰过剩产能;要充分利用不断开放的政策,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积极吸引外资。
“当前,二氧化碳直接回收利用的成本比较高,未来是不是有更好地利用技术可以降低它的成本,二氧化碳如何回收利用需重视;未来,氢能和甲醇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在这样的情况之下,煤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或者有多少煤炭可以用来制氢、制甲醇,这是需要考虑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能源安全与新能源研究室主任刘强表示贵州煤化工产业发展需考虑二氧化碳的回收利用、在氢能和甲醇前景下的煤炭角色等关键问题。
“煤化工项目的成功经验可总结为‘煤质对路则成,管理对路则顺'”。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首席科学家陈亚飞表示,煤化工的关键技术就是煤气化,项目一定先弄清煤质,然后选择气化技术。他建议,贵州要对所分布的煤质做深入分析和详细评判,真正吃透煤质,这是决定煤化工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然后将煤气化的炉型与煤种进行匹配,按照气化炉运行的长期稳定性、长期生产的安全性、长期生产的环保性、长期生产的高效性,煤化工的适应性、原料煤煤质的长期稳定性这6个指标判定择优选择。
现场嘉宾不仅带了详细具体的针对性建议,还为贵州煤化工产业发展带来独具一格的创新技术。会上,重庆富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毛名勇详细介绍了该公司研发的“无氧干馏油气碳一体化分离”技术:通过破碎混合搅拌将煤炭里面的水分降到5%左右,形成煤球后送入外燃内热式一体炉,通过外部供能以热辐射的方式对炉膛里面的煤球进行干馏,以650度到700度的中低温状态将煤球里面的煤气、煤焦油、煤炭激发出来,实现油气碳的高效分离。“该项技术在环保性、安全性、经济性、煤炭高效清洁利用上具备优势,特别是在经济性上,由于能耗极低具有巨大优势。”毛名勇介绍道,“传统焦化生产每吨焦炭一般需消耗200多公斤的煤,而该项技术生产每吨焦炭仅消耗23.5公斤煤,能耗极低。”目前,该项技术已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准格尔旗建设投产,毛名勇表示,希望能与贵州加强合作联系,共同推动贵州煤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
贵州煤炭资源丰富,储量大、种类齐、品质优,是我国长江以南煤炭资源储量最大的省份。截止2021 年底,全省保有资源储量747.84 亿吨,居全国第五位,煤种以无烟煤和焦煤为主,是上好的化工原料煤。通过此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为我省科学有序推进能源和经济低碳转型、提高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水平、保障能源安全提出了更为具体、更具操作性的建议,将进一步推动我省煤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吴兵
编辑 韦依
编审 田旻佳 杨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