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经济信息
    主页 > 综合新闻 >

南京经济总量连跨九个千亿级台阶,首次迈进全

来源:现代快报全媒体

到2025年,南京将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万亿元,人均GDP达到高收入国家水平,为全省全国现代化建设作出先行示范;到2035年,实现经济总量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 2020 年翻一番,努力建成创新活力与人文魅力交融、古都风韵与时代风尚辉映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样板。

这十年,南京“南北田园、中部都市、拥江发展、城乡融合”的发展格局持续构建,江北现代化新主城加速崛起。过江通道形成“7桥2隧3轨”布局,主城“井字加外环”快速路网实现闭合,地铁线路总长达427公里、居全国第6位。入选全国首批城市更新试点,美丽宜居乡村建成率全省第一。

杨学鹏表示,南京主动融入和服务“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成为获国家批复的首个都市圈规划,南京江北新区获批为全省唯一国家级新区。入选国家“十四五”重点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米”字形高铁网络加快成型,禄口国际机场实现双航站楼运行,国家物流枢纽功能不断增强。

“十年来,全市经济总量连跨九个千亿级台阶、改革开放以来首次迈进全国大中城市十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6万亿元,人均GDP超过2.7万美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翻番。”杨学鹏说。

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切实担负起稳定经济的责任,南京将以更加全面的“稳”保障更高质量的“进”,努力当好全省全国经济发展“压舱石”。

创新动能不断增强。南京深入实施创新驱动“121”战略,以科技创新引领全面创新的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提升至3.6%,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居全国第三,技术合同成交额保持全省第一,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7800家。正式获批建设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在科技部发布的国家创新型城市排行榜中名列第4,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第18位。紫金山实验室进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南京分中心启动建设,中科院大学南京学院正式启用。南京高新区全国排名第12位。入选国家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试点城市。

“南京民生福祉保障有力,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农村低收入人口、经济薄弱村(欠发达村)全部脱贫摘帽。”杨学鹏指出,南京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居民收入增长持续快于经济增速,连续18年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公共服务持续优化,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获评全省“六连冠”,入选全国首批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城市。

经济总量十年连跨九个千亿级台阶

南京如何继续推进高质量?

改革开放持续深化。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制定实施优化营商环境系列政策,率先开展“不见面”审批,“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在全国推广,连续两年获评营商环境全国标杆城市。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深入推进,财税金融、国资国企等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南京银行、新工集团等市属国企入选中国企业500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走在全国前列。江北新区和江宁区展开全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试点工作。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南京片区获批建设,70余项首创性制度成果复制推广。临空经济示范区和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等国家级试点深入推进,江宁经开区、南京经开区发展水平位列国家级经开区前列。

二是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推动紫金山实验室承担更多战略任务,支持组建国家重点实验室集群,加快信息高铁综合试验等基础设施建设,争创国家级产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和制造业创新中心。

杨学鹏介绍,一是大力推进城市能级提升。深度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推进南京都市圈建设,推动宁镇扬一体化取得标志性成果。大力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重要金融中心建设。加快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争创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链接全球、辐射全国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

四是大力推进民生持续改善。强化就业优先导向,壮大中等收入群体,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加大民生投入力度,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健全常态化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平急一体化指挥体系,提升基层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救治和应急处置能力。统筹发展和安全,创建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持续压降生产安全事故。加快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