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经济信息
    主页 > 综合新闻 >

打造“亭”好品牌 建设“智”美乡村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山亭区以健全机制为引领,将试点建设工作纳入全区“三重”工作和改革攻坚重点调度事项,成立由书记、区长任组长的数字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健全联席会议制度,高标准、常态化协调推进。制定数字乡村建设发展规划、工作要点和考核细则,区财政列支 50 万元预算资金奖补镇街。助推网络延伸,采用物联网+AI 技术,创新开发“乡村大喇叭”等智慧平台,实现远程广播喊话功能,并创新增设点播、定时播等功能。加快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普及应用,农业生产、水利、电力、物流等乡村基础设施普遍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目前,全区已累计建成 5G 基站 221个,城区和镇街驻地 5G 网络及行政村4G、固定宽带、广播电视服务全覆盖。借助成功入选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机遇,与浪潮集团对接,建设全区一体化大数据平台县级节点,打造数据管理总枢纽。投资 2380 万元,加快推进智慧城市运营中心建设,打造全行业全领域运维管理体系于一体的“城市中枢”“山亭大脑”。搭建全区数字乡村“一张图”,通过与雪亮工程、农产品监管、防返贫监测等平台对接,实现信息系统互联、信息资源共享。

“互联网+管理”,让管理更便捷。建成区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由农资监管信息系统和农场基地生产管理系统两部分组成,将全区 234 家农资经营店、11 个农场基地、 10 个镇街农安办共 255 个项目点纳入监管平台。共建成 159 个光伏项目,运用全国光伏扶贫信息监测系统、光伏扶贫电站运维系统监测发电情况,年均发电效益提高了 21%。

“内拓+外延”推出政务服务新案例。探索推行村级“数字门牌”服务,将“我要办理结婚登记”“我要申请残疾人两项补贴”等 48 个高频政务服务事项纳入村级“数字门牌”,将政务服务触角延伸到群众手机上,累计服务居民各项代办事项 1560 余次。在全省率先落地“沪鲁通”电子证照互通互认,依托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成为省内首个亮证扫码案例,被山东电视台跟踪报道。

□特约评论员李开华

“亭”靓数字文旅 培育乡村旅游新业态

数字乡村是伴随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以及农民现代信息技能的提高而内生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和转型进程,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山亭区抢抓数字经济新机遇,建强用好区镇村“一张图”,整合现有数字资源,打造“亭”好数字农业、“亭”棒数字治理、“亭”靓数字文旅,蹚出了一条以数据驱动乡村振兴的山亭模式。被评为全省数字乡村建设试点区、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

“互联网+生产”,让农业更高效。建成远程监控服务中心信息化精准管理系统,选择棠棣峪、郑庄等火樱桃种植基地,安装传感器、探头等设备,远程采集果园内的光照、温湿度、果树长势等指标,提供灾害预警防范、精准肥水管理、精准病虫防控、精准优质采收等服务。创建市级智慧农业应用基地 2 处,水泉、北庄等镇火樱桃、葡萄种植户安装“大棚宝”,亩均效益 5 万元以上。

“e诉通+便民柜”开启社会治理新模式。山亭 e 诉通,通过媒体网页、微信公众号两个渠道,让群众“线上”点单提诉求,有 21 万余人关注;政府“线下”服务马上办,8 小时内受理诉求,7 个工作日内办结。探索安置“一键办”便民柜 24 个,集“一键报警”、政策咨询等“五类十一项”功能。先后接受群众一键报警 1000 余次,办理服务事项 1200 余次,转办事项 126 件。

编者按:解读时事政策、挖掘文化底蕴,弘扬主流价值观,即日起,在枣庄市委网信办指导下,大众网枣庄开辟网络评论品牌栏目《君山观潮》,传播枣庄好声音,汇聚枣庄正能量,努力打造有态度、有深度、有温度的网络评论品牌栏目。

推出“一机游山亭”智慧旅游平台,运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等技术手段,构建标准统一、纵向贯通、横向融合、多级联动、资源共享、全面覆盖的智慧旅游平台。将自然环境与数字场景有机融合,实现用一部手机为游客提供语音讲解、路线规划、智能导览、电子商务等功能,并打造“山亭好礼”系列文创和旅游产品电商服务品牌,深度开发系列商品,形成具有山亭区域特色的文旅产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