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经济信息
    主页 > 综合新闻 >

建行副行长纪志宏:国有大型银行数字化转型行

协同推动银行数字化转型

二是金融服务与社会活动全面融合。金融是现代社会的枢纽。在高水平数字化阶段,银行的纽带或者桥梁作用将不再明显。数字化使得金融供给更加及时地组织起来。银行服务与各类社会活动融为一体,处处都是银行服务,所有的资金都在高速流动、循环。在此愿景下,银行的资产业务可能会被项目化,类似于资本市场,按项目实时进行资金的组织和支持,存款资金池的重要性将被降低,银行将完成自身的去中介化。要实现银行与社会融合,最关键的就是做到数实融合,使得银行服务的触角能够切实深入社会活动末端。这也意味着银行现有的组织边界和能力边界将被打破。自动化、智能化工具大范围应用于需求触达、内部审批、风险管理、资金定价、顾问咨询等业务服务和决策管理中。面向未来,银行数字化水平的高低应当以活期资金的留存规模、员工被替代人数、服务从发现到完成时长等来衡量。

一方面,银行数字化需要社会主体的多方协同。监管方面的推动对于银行数字化尤为重要。

一是对创新的监管应当更加协调。创新是企业的生命力,数字化更需要大量的创新活动。从微观上看,银行数字化转型使银行业务流程发生变革,过去的监管可能不再适应数字化的银行。从宏观上看,整个银行业推进数字化转型会使银行经营生态发生改变,即银行影响的外延发生变化,也会给监管带来一定挑战。数字经济时代,监管的对象可能不仅仅是机构,还包括各类平台;监管的规则和标准可能需要更加透明,以稳定市场预期;监管事项可能从以往单纯的金融活动变成了算法、代码、数据的合规。银行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尽管银行在将技术与业务向更深层次融合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些风险,监管也存在相对滞后的问题,但总的原则依然是在守住风险底线的前提下鼓励创新。我国数字经济方兴未艾,需要适应性监管来助力金融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行为监管和功能监管需要尽快完善。

本文源自中国金融杂志

一是业务数字化全面铺开。初期,银行的数字化探索主要是在零售端,因为零售银行业务具有天然的大数据应用场景。但随着数字化探索的深入,大型商业银行在零售业务端进一步深化,对公服务和资金业务条线也取得大幅进步。例如,建设银行已经推出个人手机银行5.0版,持续为理财类客户、老龄客群、年轻客群及乡村客户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和主题专版,差异化、精细化服务已经落地。对公服务方面,除推动网银出海外,建设银行也从企业便捷性出发,在线上平台新增建行发票、跨境e汇等功能和业务。资金业务方面,大财富管理平台1.0版成功上线,对内上线客户经理、客户直营和投研投顾三大工作台,赋能一线经营团队;对外全面融合手机银行龙财富和投资理财频道,培育客户资产配置意识。2021年末,建设银行平台财富体检访问客户达3529万户。

作者|纪志宏「中国建设银行副行长」

大型商业银行数字化面临的挑战

大型商业银行在数字化转型方面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数字化的水平还不够高。目前,只是依托于手机支付在狭义的平台经济和零售金融方面做得较好,而在通用软件、公司金融服务方面仍存在明显短板。评价银行数字化成功与否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标准。

一是数据资产成为银行经营管理活动的核心。数字化要使银行的数据从无序到有序,从有序到富含意义,从资源变为资产、资本。银行实现高水平数字化后,存贷款资金形成的资产负债表将不再是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尤其是在将客户、岗位进行数据化后,业务的起点将是数据,管理工作的对象也将是数据。银行可能需要建立一套平行于资金的“数据资产负债表”,来管理银行与客户之间的数据关系。从经营模式上看,以数据为中心可能会替代以客户为中心的思路。银行经营能力的衡量标准也转变为数据资产的应用管理能力。在银行资产端,数据的内在价值将成为资产价值的核心因素。在银行经营过程中,抵押、担保等业务在解决信息对称性问题中的作用会进一步降低,银行资产结构将变为以纯信用资产为主。当前,银行资产与房地产深度挂钩,未来银行资产将与数据深度挂钩,即数据成为银行资产的价值锚定对象。

数字技术进步深刻影响社会化大生产,颠覆了许多行业的生态、格局、模式。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信息高度集中,金融数字化潮流势不可挡。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数字化起步较早,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数字化变革仍在持续,更高层次的数字化转型将关系到银行未来的生存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