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经济信息
    主页 > 综合新闻 >

进博会“普惠金融建设和数字化发展论坛”成功

11月6日,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配套活动“普惠金融建设和数字化发展论坛”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论坛由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共同主办,中国经济信息社特别支持。中国人民银行、商务部、上海市人民政府、新华通讯社等机构的有关领导出席。监管部门代表、行业协会代表、中外资金融机构及媒体代表等100余名嘉宾参会。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在主旨发言中指出,近年来中国征信体系以“征信为民”的理念为指导,有效实施“政府+市场”双轮驱动,形成“全国+地方”双重发展战略布局,取得显著成效,主要体现在四大方面:一是建成了世界最大的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基本实现了经济主体的全覆盖;二是建成了全国动产融资统一登记系统和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三是创新小微征信服务模式,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四是急群众所急,解群众所困,切实保障征信信息主体合法权益。他表示,本次论坛的主办方之一中国银行近年来建立了专业、高效的普惠金融事业部,充分运用征信信息、公共信息积极探索可持续的普惠金融发展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下一步,要构建适应数字时代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征信体系。一是要充分利用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加快推动非信贷类征信信息充分共享;二是运用数字化手段,探索创新征信服务新模式,实现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普惠征信;三是完善征信业法律法规和相关的配套机制。

商务部副部长王炳南在致辞中表示,今年,商务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重大决策部署,与人民银行等部门帮助内外贸中小企业用足用好金融政策,与中国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在贸易融资、项目融资、消费金融等方面,帮助内外贸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增量、扩面、降价,金融为内外贸中小企业应对疫情、服务实体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下一步,商务部将继续加强与金融主管部门和金融机构的协作联动,共同创造良好的金融政策环境,更好服务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上海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吴清在致辞中表示,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就把发展普惠金融确立为国家战略。近年来,发展普惠金融已经成为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上海始终坚持把服务各类市场主体作为金融发展工作的重要一环,推动普惠金融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更加便捷的金融服务,不断提升融资便利化、可获得性。

新华社党组成员、秘书长宫喜祥在致辞中谈到,现代经济是信息经济,信息关乎重要决策,关乎民生。高质量的普惠金融和数字化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信息供给。新华社拥有专业信息产品体系,服务国内外机构和个人用户,有力支持了金融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国产化。

中国银行行长王江在致辞中指出,疫情下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是改善金融弱势群体经营发展的重要抓手,更是稳住经济基本盘、兜住民生底线的必要之举。利用数字化技术推动普惠金融发展是各国克服疫情下社会经济发展困难的有力手段。对于进一步发挥好数字化技术在普惠金融中的作用,王江认为,尚须加强三个方面的基础建设。首先,是要填补“数字鸿沟”,需进一步完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数字金融服务的可触达性;其次,是要实现全流程的数字化转型,提升金融机构的数字服务能力;第三,是要增强技术安全和数据保护力度,在享受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带来的便利和优惠的同时,也应注意数据泄露、欺诈等风险。

随后,在两场分论坛上,相关监管部门、行业协会、从业机构专家,知名高校学者,跨国企业高管等参加了主题讨论,发表各自观点。

“疫情冲击下普惠金融的机遇与挑战”主题分论坛由中国银行副行长王纬主持,发言嘉宾包括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局长余文建,银行间市场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谢众,中国融资担保业协会秘书长殷有祥,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常务主任、研究总监莫秀根,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李若山。